与于襄阳书

1、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.八年级(上)语文版语文书.北京:语文出版社,2001年:203-204

2、吴楚材,吴调侯.古文观止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0

3、吴楚材,吴调侯选编,崔钟雷主编.古文观止.哈尔滨:哈尔滨出版社,2012.3(2013.7重印):12-13

唐代韩愈 与于襄阳书

  七月三日,将仕郎、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,谨奉书尚书阁下。

  士之能享大名、显当世者,莫不有先达之士、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(yān)
士之能垂休光、照后世者,亦莫不有后进之士、负天下之望者,为之后焉。
莫为之前,虽美而不彰(zhāng);莫为之后,虽盛而不传。
是二人者,未始不相须也。

 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。
岂上之人无可援、下之人无可推欤?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?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(chǎn)其上,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。
故高材多戚(qī)戚之穷,盛位无赫(hè)赫之光。
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。
未尝干之,不可谓上无其人;未尝求之,不可谓下无其人。
愈之诵此言久矣,未尝敢以闻于人。

 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,特立而独行,道方而事实,卷舒不随乎时,文武唯其所用,岂愈所谓其人哉?抑未闻后进之士,有遇知于左右、获礼于门下者,岂求之而未得邪?将志存乎立功,而事专乎报主,虽遇其人,未暇(xiá)礼邪?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?愈虽不才,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,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(yú)?古人有言:
“请自隗(kuí)始。

愈今者惟朝夕刍(chú)米、仆赁之资是急,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。
如曰:
“吾志存乎立功,而事专乎报主。
虽遇其人,未暇礼焉。

则非愈之所敢知也。
世之龊(chuò)龊者,既不足以语之;磊落奇伟之人,又不能听焉。
则信乎命之穷也!

 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,如赐览观,亦足知其志之所存。
愈恐惧再拜。

韩愈 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
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
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
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
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
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
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关闭
关闭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