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

1、余冠英.三曹诗选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79(第二版):88-92.

宋代苏轼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

  竹之始生,一寸之萌(méng)耳,而节叶具焉。
自蜩(tiáo)腹蛇蚶(hān)以至于剑拔十寻者,生而有之也。
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,叶叶而累之,岂复有竹乎?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(hú)落,少纵则逝矣。
与可之教予如此。
予不能然也,而心识其所以然。
夫既心识其所以然,而不能然者,内外不一,心手不相应,不学之过也。
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,平居自视了然,而临事忽焉丧之,岂独竹乎?

  子由为《墨竹赋》以遗与可曰:
“庖(páo)丁,解牛者也,而养生者取之;轮扁(piān),斫(zhuó)轮者也,而读书者与之。
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,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?
“子由未尝画也,故得其意而已。
若予者,岂独得其意,并得其法。

  与可画竹,初不自贵重,四方之人持缣(jiān)素而请者,足相蹑(niè)于其门。
与可厌之,投诸地而骂曰:
“吾将以为袜材。

“士大夫传之,以为口实。
及与可自洋州还,而余为徐州。
与可以书遗余曰:
“近语士大夫,吾墨竹一派,近在彭城,可往求之。
袜材当萃(cuì)于子矣。

“书尾复写一诗,其略云:
“拟将一段鹅溪绢,扫取寒梢(shāo)万尺长。

“予谓与可:
“竹长万尺,当用绢二百五十匹,知公倦于笔砚,愿得此绢而已。

“与可无以答,则曰:
“吾言妄矣。
世岂有万尺竹哉?
“余因而实之,答其诗曰:
“世间亦有千寻竹,月落庭空影许长。

“与可笑曰:
“苏子辩则辩矣,然二百五十匹绢,吾将买田而归老焉。

“因以所画筼筜谷偃(yǎn)竹遗予曰:
“此竹数尺耳,而有万尺之势。

“筼(yún)(dāng)谷在洋州,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,《筼筜谷》其一也。
予诗云:
“汉川修竹贱如蓬,斤斧何曾赦箨(tuò)龙。
料得清贫馋太守,渭滨千亩在胸中。

“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,烧笋晚食,发函得诗,失笑喷饭满案。

 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,与可没于陈州。
是岁七月七日,予在湖州曝书画,见此竹,废卷而哭失声。
昔曹孟德祭(jì)桥公文,有
“车过
“、
“腹痛
“之语。
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,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。

苏轼 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
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
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
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
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
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关闭
关闭
关闭